一.形成完备的个性化考试策略。还有三周模拟训练,要克服定型论和习得性无助的固定思维,坚持最后一公里,胜不骄败不馁,沉着冷静做好模拟训练。通过6一8套模拟训练,最终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系统性应考策略。1.考前、考中、考后策略。2.答题时间的分配、顺序(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,尤其是难易度的判断),规范作答,题型的答题思路和方法。3.每场关键点策略,入场前后,发卡后(考试前15分钟),发卷后(考前5分钟),距离考试还有15分钟,这些关键点干什么,应注意什么问题,如何应对。4.抗干扰策略,如何尽快适应环境、监考老师、考生等,考中如有干扰因素(比如周围考生翻试卷声音大,监考老师驻是等等)。5.考试心理策略。这些策略借助模拟训练及以前考试得失,要进行比较、总结,形成符合自己的应试方法。
二.查漏补缺,完善体系。每次训练结束,不要再纠结好坏,要及时分析现象背后的问题及原因,是知识理解、题型方法、答题思路还是考试策略问题?不同层次学生侧重点不一样,中下游学生重点在基础和中等题上,高难度题要放弃。要进行比较鉴别和联想,分析问题是新问题还是就问题,还有没有类似问题,时不待我,要有有效方法解决。
三.锻炼考试心理,调整考前状态。
1.在多次模拟训练会暴露各种各样的问题,现在暴露是及时雨,你不是闹情绪,而是庆幸自己是幸运的,庆幸将来高考你就会少碰到一个问题。同时也检验自己以往问题解决的情况。所以现在的模拟训练是机会,不是纠结而是珍惜,积极化解,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。二是自主复习阶段要调节,把最佳状态调到考试那几天,不是放松,是适度调整。比如生物钟的调整。建议还是按正常作息,按步就班,稳字当头,心静如水。
四.回归教材。
在临近高考的状态调试阶段,回归教材、落实双基,是非常必要的。当然回归教材不是通读或者泛读,要高屋建瓴,理清脉络,结合一、二、三轮复习和训练,深度挖掘教材。回归课本要有目的,不能听说回归课本,于是拿起书求一个心理安慰,走马观花。
1.根据自己实际掌握情况安排。比如对自己掌握好的模块或专题优先看书,这样进度快,节省时间,自己越来越能沉住气。
2.是系统化回归。目录(弄清专题关系)—专题与子标题关系—内容关系—例题与习题关系(基本题型、方法与能力要求,,包括各种错误)。
3.是可以按照目录采取层层提问法。
4.是在前面基础上对重点专题或自己掌握薄弱地方重点复习。
总之,回归教材是在结合一年来不同层次的反复理解、训练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准确、全面和综合整理。
五.保温训练。
在自主复习期间教师会安排适度的练习,学生要积极对待。一是保持思维的活跃,保持应试状态。二是教师选题具有针对性,预测性。建议按高考科目安排时间进行,同时要保证做一套试题。